太阳成集团|主页

当前位置: 首页 >> 全国职教信息 >> 正文

    拥抱人工智能 助推教育变革

    发布日期:2024-03-06 18:29:18 作者:  编辑:管理员    点击:

    作者:李秀云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教育报  发布时间:2024-03-06

    ■两会热评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民进中央提出《关于积极推动人工智能赋能教育变革的提案》,建议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当下人工智能作为引领新一代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已孕育出大量新产品、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人工智能在新时代展现出前所未有的生命力,并持续赋能教育变革。


    人工智能赋能教育变革,是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时代呼唤。在面向教育强国建设的新征程中,人工智能是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快车道”,也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有力支撑。


    人工智能赋能教育变革,是改变教师角色、建构新型师生关系的有效手段。当下,教师知识的专业性、广博性、权威性正在受到“威胁”。智能导师、智能助教的出现使传统教师的角色备受挑战。与此同时,传统的师生关系由“师—生”双边关系转向“师—生—机”三边关系。人工智能机器人逐渐成为新的学习伙伴,助力学生实现更便捷、低成本、碎片化的学习。


    人工智能赋能教育变革,是突破传统教育教学模式,实现教与学转变的途径。智能技术与教学融合,人机协同的教学模式成为未来的发展趋势。教学过程中人机教学的三方互动,使教师的教学模式向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学生的学习模式向定制化、个性化转型。


    人工智能赋能教育变革,是实现新型学校治理的有效措施。人工智能技术能够帮助学校各部门在人、财、物的管理中更加精准化、便携化、人性化。例如,面部识别技术、语音识别技术、指纹技术等已广泛运用于学校后勤、安保、行政等日常管理中。这极大地促进了科学决策和高效管理。


    无论是从人工智能蓬勃发展的趋势而言,还是从教育事业发展的内在诉求而言,人工智能所带来的革命是教育的挑战和机遇。具体而言,教育可以从以下方面应对。


    革新学生学习模式,依据智能技术实现自主化、个性化学习。人工智能技术的持续迭代以及与教育的深度融合,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教育信息和优质的学习资源,这加速了学生学习模式的变革。借助人工智能技术,应更好地立足学生核心素养,推动自主化、个性化的学习,促使其主动建立“学习圈”,运用项目式学习、合作学习等方式提升自身学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要拥抱人工智能技术,提升智能素养。教师作为学生的“引路人”,需主动学习人工智能新理念、新技术,如ChatGPT、智能机器人等;积极参加教师信息化、数字化的研训,尝试在教育教学中将新技术、新方法学以致用。


    建构跨学科的人工智能新型课程体系。什么知识最有价值?这一经典命题在人工智能时代将被再次拷问。人类知识将面临新一轮的整合,人工智能涉及哲学、计算机科学、数学、神经科学、心理学、语言学等多学科领域。因此,人工智能新型课程体系需建立在多学科、跨学科知识的基础上,彰显核心专业与核心学科特点,融合数智化资源,开发线上、线下混合,直播、录播、慕课、微课、VR体验课等多类型、多渠道的课程模式。


    充分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创新教学模式。智能时代需综合多种知识形式、多种教学媒介以及多时空、多场景要素进行创造性活动,教学模式具有多场景融合、强连接与互动的特点,从而助力学生在课堂中进行集体性个人学习。这不仅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突破,也是中国特色新型教学模式的建构。


    人工智能引领着教育在教、学、管、评等方面的变革,描绘着未来教育探索的方向。尽管当下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的应用还存在缺乏应用场景、与教育融合度不高、教师数字素养不高、缺乏风险监管等问题,但是人工智能与教育的双向赋能正悄然使每一位学习者受益。当然,在此过程中,我们需警惕人工智能所带来的伦理风险和教育异化等问题。技术再强大,始终是工具,终究要服务于人。对此,我们需坚守教育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这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动摇。


    (作者系伊犁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讲师)


    作者:李秀云


    《中国教育报》2024年03月06日第2版 版名:2024年全国两会特刊


版权所有@古天乐代言太阳集团|地址:山东省单县开发区学院中路|招生办公室:0530-4682038,4682198 |党委办公室:0530-4682009,4682004|鲁ICP备12013444号

鲁公网安备 37172202371979号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