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成集团|主页

当前位置: 首页 >> 全国职教信息 >> 正文

    以新质生产力引导职业教育创新发展

    发布日期:2024-04-17 17:10:47 作者:  编辑:管理员    点击:

    作者:赵蒙成   来源:中国教育报   发布日期:2024-04-16


    技术技能人才在新质生产力的形成与发展中占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位置。为了适应新质生产力的发展,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必须从传统的技术技能人才转向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为此职业教育亟须进行系统性的变革。


    一是重构职业教育宗旨与培养目标。新质生产力高度依赖创新驱动,这是其与传统生产力的关键区别。创新不仅体现在产业与产品上,科技人才是新质生产力创新力量的根本源泉。当下时代,主要的生产技术已不再是机械性操作技能,而是数字信息技术、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量子信息、元宇宙等具有前沿性、引领性的高新科技。技术“本质”的演进必将引起技术技能人才的本质和质量标准的变化,这意味着亟须重新厘定职业教育的办学宗旨及培养目标。长期以来,职业教育所秉持的“技术”理念是传统的,强调发展学生的动手技能,对于知识和思维能力则有所忽视。创新能力是服务新质生产力技术技能人才的关键素养,只有确立了培养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的目标,职业教育才能开启服务于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革新进程。


    二是大力提升职业院校教师的科研水平。创新能力的培养与知识传授不同,它需要身体力行的“具身式”指导。如果教师自身没有或不会开展科研创新工作,那么就不可能真正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以此观照,职业院校教师整体的科研素养与水平距新质生产力的需要还存在较大差距。职业院校的主要工作一直是教学和人才培养,科研仅仅是“锦上添花”的乃至装饰性的工作,服务企业的意识与能力严重不足。科研是教师创新能力的“显示器”,当前职业院校教师整体的科研素养显然难以胜任培养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的工作。为了适应以创新为核心的新质生产力的需要,职业院校亟需革新理念,将科研视作与教学同等重要的常规工作,构建重视科研的制度与文化;同时通过提高教师的学历、学位层次,扎实开展科研能力培训,精心组织课题申报与研究,组建科研团队开展有组织的科研等途径努力提升教师的科研素养。可以说,新质生产力倒逼职业院校重视提升教师的科研创新能力和水平,会创新的教师才能培养出会创新的技术技能人才。


    三是提高职业教育的层次,积极发展职业本科大学。长期以来,我国的职业教育定位于中等教育和专科教育,低于普通教育的层次。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不同于传统的技术技能人才,对学生的知识基础、思维能力、学习能力乃至数智技能等素养提出了远超于以前标准的要求。为此应积极优化职业教育系统结构,提高办学层次,将发展重心置于职业本科大学,并着手探索举办研究生层次的职业教育。办学的层次结构是决定培养目标、质量标准等的制度性因素。为了有效培养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进而满足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长远需求,必须在根本上提高职业教育的层次,当务之急是积极、适当地扩大职业本科大学的数量与规模,尤其是要增加优质公办职业本科大学的供给。同时应按照“大学”的标准来要求职业本科大学,并加大对这类大学的支持力度,促使其迅速具备大学应有的科研创新内涵。再者,对于研究生层次的职业教育,也要及早开展实质性的办学探索。总之,提高层次、优化结构,积极发展职业本科大学,这是职业教育服务于新质生产力必要的结构基础。


    四是筑牢企业举办职业教育的主体地位。高新科技具有创新“基因”,其发展一日千里。职业教育与企业之间本来就存在技术代差,在高新科技迅猛发展的背景下,这种技术差距更加凸显。再者,职业院校教师的数字素养、相应专业实训教学需要的设施设备等,均难以满足新质生产力人才培养的需要。基于此,职业教育必须真切实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才能有效服务于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必须让企业成为真实的而非虚浮的办学主体,激励其深度参与,甚至主导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活动。为此亟须加强相关制度的供给和革新,一方面应强化“1+X”证书制度、混合所有制办学制度、职教集团办学制度等,另一方面应认真解决企业举办职业教育的营利、颁发职业资格证书或学历证书的权利、市场化竞争与有效监管等瓶颈问题。只有这些难题得到了解决,企业举办职业教育的主体地位才能落实,职业教育服务于新质生产力才具备了合理的主体结构。


    (作者系江苏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


    (责任编辑:zhaoq)


版权所有@古天乐代言太阳集团|地址:山东省单县开发区学院中路|招生办公室:0530-4682038,4682198 |党委办公室:0530-4682009,4682004|鲁ICP备12013444号

鲁公网安备 37172202371979号

Baidu
sogou